?
《賽先生》微信公眾號創(chuàng)刊于2014年7月,創(chuàng)始人為饒毅、魯白、謝宇三位學者,成為國內首個由知名科學家創(chuàng)辦并擔任主編的科學傳播新媒體平臺,共同致力于讓科學文化在中國本土扎根。
最新發(fā)表在《自然-氣候變化》的一項研究顯示,長期暴露在高溫熱浪中會加速衰老,其影響程度與長期吸煙或飲酒相當。
本文以質樸筆觸記錄了一段“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科技報國佳話。 清華大學校友壽寶奎(物理系)與陳耀松(力學系)兩位退休學者,憑借摯友情誼與專業(yè)互補,歷時三十余年科研攻堅,成功研發(fā)低成本、高精度的航磁物探技術,其創(chuàng)新歷程堪稱技術科學領域“產學研用”結合的生動范本。
研究人員正在探索為什么有些人先天消瘦且難以增重。這種先天消瘦體質的成因研究,為了解體重控制的生理學機制提供了重要線索。
1925年6月,德國年輕的物理學家維爾納·海森堡因花粉過敏來到北海上的小島黑爾戈蘭(Helgoland),短短數日,他完成重要計算,開創(chuàng)了矩陣力學,現代量子力學也由此宣告建立。 2025年6月10日,300名物理學家登上這座小島,參加黑爾戈蘭2025(Helgoland 2025)國際討論會,共同慶祝量子力學百年?!顿愊壬吩跁h現場注意到,除了受邀做報告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在歐洲和美國工作的多位華人科學家也參加了這一盛會。
今年是國際量子科技年??破兆骷页贴槒?月底開始進行了一場量子物理的朝圣之旅(伯爾尼:相對論和量子物理的出生地,量子圣地慕尼黑,哥廷根:量子力學的真正出生地)。 德國海島黑爾戈蘭,意為圣地。100年前的一個深夜,在這座小島,年輕的海森堡靈光一閃,構建出一套嶄新的體系來描述微觀世界的奇妙現象。 今天,讓我們跟隨程鶚的腳步,來到黑爾戈蘭,回到歷史的現場。
中國哈爾濱的龍人屬于丹尼索瓦人。這一結果,為丹尼索瓦人曾在東亞地區(qū)廣泛分布的假說再添證據。更為重要的是,哈爾濱人的頭骨化石,除了缺少下頜骨外其余部分保存完整,若結合已經在青藏高原地區(qū)和臺灣澎湖地區(qū)發(fā)現的丹尼索瓦人的兩塊下頜骨化石,我們將第一次完整看到丹尼索瓦人的容貌。
在量子力學的百年發(fā)展史中,愛因斯坦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因為他在多方面提供了靈感,例如他提出光既是波也是光子云的想法,啟發(fā)了德布羅意的粒子波動性、薛定諤的波動方程,更在于他不斷深入思考現有物理理論的漏洞與不足,包括質疑橫空出世的量子力學不完備。? ? ? 1935年,他和兩個助手對量子力學發(fā)起最后的重要一擊,提出EPR佯謬。這一最后被證明錯誤的論文,卻被證明對于量子力學的進一步發(fā)展,甚至第二次量子信息技術革命,都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