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婷婷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一区一二区一三区

亚洲 a v无 码免 费 成 人 a v,性欧美videofree高清精品,新国产三级在线观看播放,少妇人妻偷人精品一区二区,天干天干天啪啪夜爽爽av

在創(chuàng)新的潮流中逐漸迷失,300年的葛蘭素史克,未來的路在何方?

2018/09/15
導讀
葛蘭素史克(GSK)由葛蘭素、威康、史克、必成等一系列的老牌制藥公司合并而成,員工總數一度超過11萬名,是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制藥巨頭之一,子公司Allen&Hanbury的發(fā)家史可追溯到1715年,也是歷史最悠久的企業(yè)之一。

前言


葛蘭素史克(GSK)由葛蘭素、威康、史克、必成等一系列的老牌制藥公司合并而成,員工總數一度超過11萬名,是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制藥巨頭之一,子公司Allen&Hanbury的發(fā)家史可追溯到1715年,也是歷史最悠久的企業(yè)之一。史克在上世紀40年代就已經是美國詫叱風云的制藥企業(yè),而且還是第一個使用現(xiàn)代化的方法篩選藥物的公司,但是因為近40年來創(chuàng)新的乏力,促成了該公司一次次的合并,形成了今天的GSK。盡管GSK在規(guī)模上已經是“巨無霸”,但日子過得依然不好,問題出在哪里?研究他人的歷史可以預示我們的未來,本文是筆者在研究GSK發(fā)家史過程中的筆記,內容含有大量的個人觀點,請讀者理性閱讀,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j/d1/zsfz1536298847.754165.jpg


GSK的發(fā)展史概覽


撰文 | 藥事縱橫


故事從葛蘭素奶粉說起


盡管GSK號稱是“三百年的葛蘭素史克”,但擁有300年歷史的,是其子公司Allen&Hanbury,Glaxo作為集團的最主要元素,發(fā)家史可追溯到1873年,創(chuàng)始人為英籍新西蘭人Joseph Nathan。起初,公司名并不叫Glaxo,而是Joseph Nathan&Company,這只是一家做進出口生意的公司,但隨著生意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Joseph Nathan就從新西蘭回到倫敦,在一次偶然的采購途中,他的兒子碰到了美國的一種干奶工藝。意識到巨大的商業(yè)潛力后,該公司就把它買了下來,并在新西蘭開辦工廠生產奶粉,1904年,該公司第一桶奶粉正式上市銷售。


在Joseph的兒子中,Alec Nathan最具有商業(yè)天賦,在他的主導下,公司通過印刷嬰兒護理指南(Glaxo Baby Book)進行奶粉推廣,并提出“Builds Bonnie Babies”口號。他這種推廣策略非常有效,奶粉的銷量飛速增長,葛蘭素嬰兒食品很快就成為英國家喻戶曉的品牌。一戰(zhàn)以后,公司的奶粉生意越做越火,為了擴大產能,于是該公司開始了現(xiàn)代化的生產設施建設,成立研發(fā)實驗室以保障產品線的推陳出新。在此期間,新加入的實驗室負責人Harry Jephcott是一位藥學知識豐富的化學家,他為葛蘭素的后繼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t/fb/zsfz1536936380.9763186.png


一戰(zhàn)之后,葛蘭素的銷售額呈現(xiàn)出爆發(fā)式增長,產品也賣到了印度、拉美等地區(qū)。然而這僅只是繁榮的開始。1923年,Jephcott在華盛頓舉行的國際乳業(yè)大會上發(fā)現(xiàn)Elmer V. McCollum教授和Theodore Zucker博士正在研究維生素D,然而從維生素D上,這位天才商業(yè)家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商機。他認為在葛蘭素的乳制品中加入維生素D有潛力預防佝僂病,這是一項巨大的商業(yè)價值,于是他很快說服公司去申請一項維生素D奶粉的安全生產許可。使用維生素D強化的乳制品很快就取得巨大的成功,而Jephcott也并沒有就此停止,1924年,葛蘭素在英國推出了自己的第一種藥品,即復方維生素濃縮液Ostelin Liquid。


20世紀30年代,葛蘭素又推出了一種名為Adexolin的維生素AD復方制劑,和一款名為Oster-milk的含維生素乳制品。因為這兩款產品是直接面向消費者,所以更像今天的保健品,這兩個產品很快就在市場上流行起來,老產品的銷售紀錄很快就被打破。隨著業(yè)務的不斷做大,該公司又在印度設廠,在意大利開子公司,市場拓展到中國、馬來西亞和希臘等非英聯(lián)邦國家。


從奶粉到制藥,一段平淡的歷史


盡管在20世紀30年代,葛蘭素已經成為一家跨國公司,但主營產品依然是嬰兒食品和維生素。1935年,該公司將制藥業(yè)務單獨拿出來,組成了子公司Glaxo Laboratories Ltd.。二戰(zhàn)中,Glaxo因銷售麻醉劑、青霉素和維生素等戰(zhàn)爭藥品而業(yè)務迅速做大。二戰(zhàn)以后,該公司開始采用美國的先進發(fā)酵工藝,大批量生產青霉素。Alec退休以后, Jephcott成為了公司的主席,母公司Joseph Nathan&Company也因此在1947年被解散,其資產相繼被變賣用以維持Glaxo規(guī)模的持續(xù)擴張。


50年代以后,Glaxo采取了醫(yī)藥周邊多元化的發(fā)展戰(zhàn)略,收購了一家化學和醫(yī)藥銷售企業(yè),建立了動物保健部門,并在1958年兼并了英國老牌制藥公司Allen&Hanbury……在此期間,英國第一個糖皮質激素可的松被葛蘭素合成出來并走向商業(yè)化,后來研究人員又在可的松的基礎上,開發(fā)出一系列的糖皮質激素,如氯倍他索、倍氯米松和氟替卡松等等,這些產品相繼被做成吸入劑和皮膚用藥,為該公司的騰飛奠定了基礎。


60年代,因為缺乏強有力的新產品,Glaxo的業(yè)務增速放緩,而老對頭Beecham(必成)因為在六十年代上市了以阿莫西林為代表的多個知名抗生素,活的非常滋潤,一度想強行收購Glaxo。因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Glaxo都在對抗惡意收購中度過。1969年,Allen&Hanbury的第一個哮喘藥物上市,但單獨一個產品并不能扭轉Glaxo的頹勢。70年代以后,受到石油危機的影響,劇烈的通貨膨脹讓這個長期依賴出口貿易的公司遭受到致命的打擊。


雷尼替丁帶來了春天


因為創(chuàng)新乏力,Glaxo的研發(fā)管線幾近枯竭,產品線也很單薄,糖皮質激素一直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支柱。60年代以后,Allen&Hanbury的研發(fā)團隊開始主攻呼吸系統(tǒng)用藥的研發(fā),并在1969年上市了第一個抗哮喘藥物。70年代以后,Glaxo又獲得了頭孢呋辛和頭孢他啶兩個抗生素,因此,在雷尼替丁上市以前,吸入制劑、糖皮質激素和抗生素是該公司銷售額的主要來源。


盡管六七十年代,是Glaxo非常“煎熬”的二十年,但該公司高層似乎已經感受到創(chuàng)新藥物的春天正在到來。1977年,SmithKline公司研發(fā)的西咪替丁引爆了消化道用藥市場,看到巨大的市場潛力,Glaxo也加入了抗組胺藥物的淘金隊伍。為了增強研發(fā)實力,1978年,Glaxo收購了美國Meyer Lab,并對美國的研究中心進行整合,以跟上美國創(chuàng)新藥研發(fā)的步伐。


經過了黎明前的黑暗,光明最終到來!1981年,葛蘭素研發(fā)的雷尼替丁在英國獲批上市。相比當時的市場霸主西咪替?。═agamet),雷尼替?。╖antac)在療效和患者順應性上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為了將Zantac的經濟效益最大化,該公司一方面從藥物優(yōu)化方面做文章,積極地開發(fā)新適應癥、新劑型和新用法;另一方面則從市場推廣方面做文章,以最快的速度到世界各地注冊,拉羅氏入伙一起推廣Zantac。


不出葛蘭素高管的預料,雷尼替丁很快成為一個市場的重磅炸彈,在羅氏和葛蘭素兩家公司銷售人員的共同努力之下,雷尼替丁在美國剛上市6個月就奪下25%的抗?jié)兯幨袌觥kS著雷尼替新丁適應癥、新劑型、新用法的不斷獲批,Glaxo的總銷售額在不斷地刷新紀錄,1988年的銷售額首次超過20億英鎊,相比1980年翻了2倍,而其中近一半由雷尼替丁貢獻。因為雷尼替丁,該公司首次坐了全球第二大藥企的寶座。股票價格也因此不斷上漲,成為當時制藥界最熱的牛股之一。



“制藥巨頭”保衛(wèi)戰(zhàn)


雷尼替丁是史上第一個累計銷售額達到500億美元的藥物,如此大的“現(xiàn)金?!弊銐蜃孏laxo嘗盡創(chuàng)新藥的甜頭。在雷尼替丁上市以后,Glaxo逐漸加大了研發(fā)投入,很快就達到了輝瑞、默沙東和百時美施貴寶等美國制藥巨頭的同期水平。然而相比美國的制藥巨頭,葛蘭素在創(chuàng)新藥研發(fā)方面,更像是“新手”,壓箱底的“干貨”并不多。1989年,阿斯利康的質子泵抑制劑獲得FDA批準,因為強大的抗酸、抗?jié)兡芰?,很快就被推薦為一線療法,雷尼替丁因此面臨著史無前例的競爭壓力。與此同時,因為史克必成合并和百時美施貴寶合并的影響,Glaxo“世界第二大制藥巨頭”的地位很快就被二者取代。

w/yo/zsfz1536936441.9351355.png

90年代以后,人們逐漸意識到H2受體阻斷劑在質子泵抑制劑面前,很難再發(fā)揮出治療優(yōu)勢,而且在奧美拉唑之后,武田的蘭索拉唑又來了。面對巨大的競爭壓力,Glaxo并沒有就此放棄,而是另辟蹊徑,從OTC的方向入手尋找雷尼替丁的市場空間,在Glaxo的精心培育下,雷尼替丁的銷售額在1995年才首次出現(xiàn)下滑,1994年的銷售額超過24億英鎊。


然而雷尼替丁的“掙扎”改變不了研發(fā)管線的“囊中羞澀”,盡管葛蘭素后來上市了幾個新產品,如偏頭痛藥物舒馬曲坦、那拉曲坦,止吐藥昂丹司瓊、阿洛司瓊等,但都無法接替雷尼替丁地位,隨著雷尼替丁銷售額的下行,該公司感到史無前例的業(yè)績壓力,令該公司感覺雪上加霜的是,雷尼替丁將在1997年面對專利懸崖,屆時不但要面臨質子泵抑制劑的挑戰(zhàn),還要面臨仿制藥的威脅。


因為“前景”不明朗,90年代以后,葛蘭素的股價逐漸走入熊市,為了“抓住”投資者,葛蘭素一方面大幅增加了研發(fā)投入,積極尋找以吉利德等為代表的創(chuàng)新型公司開展合作,另一方面是努力物色可收購的目標。1995年初,葛蘭素以5.3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了美國的創(chuàng)新藥研發(fā)公司Affymax。盡管Affymax可以增加公司的研發(fā)能力,但遠水解不了近渴,隨著雷尼替丁銷售額的下降,補充產品線對于葛蘭素而言已是迫在眉睫。


英國的另一家藥企Wellcome(威康)很快就成為葛蘭素的收購目標,威康也是一家擁有百年歷史的制藥企業(yè),在抗病毒藥和抗癌藥物研發(fā)方面具有非常強的實力,研發(fā)部走出Gertrude B. Elion和George H. Hitchings等諾獎級科學家。雖然起初該公司并不情愿,但財大氣粗的Glaxo通過收購股票很快就成為了最大股東,既然木已成舟,該公司也只好默默地接受。最終,葛蘭素集團以142億美元的價格吃掉了威康,并改名為Glaxo Wellcome,即葛蘭素威康。


合并以后,Wellcome公司的抗病毒藥、抗癌藥和麻醉藥被寫進了集團的年報,總銷售額也因此增加了23億英鎊。收購完成以后,該公司進行了資源整合,全球范圍內大規(guī)模裁員以節(jié)省運營開支,研發(fā)和銷售資源進行二次優(yōu)化,以增加公司的競爭力。合并的優(yōu)勢幾乎是立竿見影地顯現(xiàn)出來,在合并后的第二年,該公司銷售額達83.4億英鎊,創(chuàng)下歷史的新高。然而這只是短暫的“中興”,因為兩家公司管線里都尚未出現(xiàn)特別有潛力的全新產品,而且因為雷尼替丁的專利懸崖,1997年,美國銷售額出現(xiàn)大幅下滑,總銷售額也因此再次下滑到80億英鎊以下。短暫的“中興”再一次讓該公司做了一回世界第二大藥企,但這一排名很快就因汽巴-嘉基與山德士的合并而告吹,不僅如此,阿斯利康和輝瑞因為手握重磅產品也大有趕超之勢。因此,對于葛蘭素威康而言,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行動,該公司的銷售排名很有可能在一兩年內甩到第五名以后。



i/6w/zsfz1536936478.5652824.png

相比葛蘭素,史克的歷史更長,這是一家典型的美國企業(yè)。1830年,John K. Smith和John Gilbert在費城開設了一家藥店,開啟了歷史的篇章。1865年,Mahlon Kline加入了公司,因在銷售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變成了公司的總裁和股東,公司也因此更名為Smith,Kline&Company,1887年時,該公司的年銷售額已達70萬美元。幾年之后,該公司又與French and Richards & Company合并成為Smith, Kline & French Company。


30年代,該公司因成功開發(fā)出來數個重量級新藥而成為美國的知名藥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產品是吸入制劑Benzedine Inhaler,1936年的銷售額就已超過800萬美元。40年代以后,該公司的重心放在了精神病藥品上,1944年,Dexedrine(右安非他命)上市,1954年又推出了Thorazine(氯丙嗪)。盡管氯丙嗪不斷地改寫著該公司的銷售額和利潤的紀錄,但在五六十年代,該公司過得并不好,研發(fā)乏力,海外業(yè)務疲軟,公司領導層對未來的發(fā)展方向發(fā)生了分歧,公司動蕩不安,數百員工在此期間被解雇。直到20世紀70年代,一群極具創(chuàng)見的年輕管理人員涌現(xiàn)出來,才讓該公司走出了長達十年的衰退。70年代初,該公司也進行了多元化,動物健康,醫(yī)療診斷和消費品行業(yè)的子公司都顯示了良好的回報,其中Contac感冒片和A.R.M.抗過敏藥是最成功的產品,1976年的銷售額就已達到6.75億美元。


在70年代,SmithKline走出了兩位出色的掌門人,分別是Henry Wendt和Robert F. Dee。在兩位高管的主導下,SmithKline加大了對研發(fā)的投入,增加了海外銷售人員的數量,根據產品線對公司進行了重組。這一系列的改革讓公司走出了危機,而且西咪替?。═agamet)的研發(fā)項目也得以堅持了下來。這是一個劃時代意義的藥物,也是史上第一個使用現(xiàn)代化方法篩選出來的藥物,它不但為成千上萬的消化道潰瘍患者帶來了希望,同時也為該公司帶來了極其豐厚的回報,而它的發(fā)現(xiàn)者James Black也因此榮獲諾貝爾獎。


1977年,西咪替丁獲得FDA批準,Tagamet上市后短短3年時間,累積銷售額就達到了5.8億美元,這幾乎是該公司在1975年的銷售總額。1981年,Tagamet超越羅氏的Valium(地西泮)成為全球最銷售藥物,1989年銷售額達到10億美元。Tagamet讓SmithKline公司的日子過得很滋潤,但是這種“滋潤”卻只是曇花一現(xiàn),1983年,葛蘭素集團聯(lián)合羅氏在美國推出了Zantac(雷尼替?。?,相比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的療效更好,不良反應更低,而且是每日一次, Zantac很快搶占了Tagamet的很大一部分市場份額。這使得SmithKline公司的高管非常頭疼,因為該公司當時已經對西咪替丁形成了過度的依賴,該公司1984年4. 9億美元的利潤過半是由西米替丁創(chuàng)造。因為Zantac競爭的壓力,該公司的股票開始大幅縮水。


雖然Tagamet帶來的好日子不長久,但Tagamet取得的成功也讓該公司財力大增,一方面加大了研發(fā)的力度,一方面開始到處尋找并購良機。在Tagamet之后,該公司很快又上市了一種名為替尼酸(Selacryn)的降壓藥,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該產品出現(xiàn)了重大不良反應事件,導致了373件責任索賠。在Selacryn之后,該公司又推出了抗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藥物金諾芬(Ridaura),希望在廣大的關節(jié)炎患者身上發(fā)一筆橫財。并購方面,該公司收購了Mediscan、Beckman Instruments和Acoustic Emission Technology開始布局診斷業(yè)務,吃掉了Humphrey Instruments和Allergan Pharma,建立眼科護理部門,并在1988年將公司更名為SmithKline Beckman,即史克貝克曼。


1989年,史克貝克曼與英國制藥巨頭Beecham平等合并,成立了SmithKline Beecham,這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知的史克必成。合并之后的新公司銷售額達69.3億美元,成為僅次于默沙東的第二大制藥巨頭。重組之后,該公司放棄了消費品領域的一系列業(yè)務,剝離了眼科與皮膚治療公司艾爾建和貝克曼儀器,兩家公司的業(yè)務合計約15億美元;重組了健康保健部門,形成以牙膏、牙刷、OTC和營養(yǎng)品為中心的產品線,處方藥方面,該公司將聚焦于中樞神經、心臟、肺,以及抗感染藥物、炎癥和組織修復藥物和疫苗的研發(fā)。90年以后,該公司上市了尼古丁口香糖、尼古丁透皮貼、拓撲替康、羅格列酮,以及各種疫苗,到與葛蘭素威康合并之時,史克必成的銷售額86.1億英鎊,但仍是一家典型的多元化集團公司。



與史克必成聯(lián)姻



90年代以后,汽巴-嘉基和山德士合并,阿斯特拉也與捷利康合并,強強合并一時間成為制藥巨頭間非常熱門的話題。而對于股票日益下行的葛蘭素威康和史克必成而言,合并、重組或許是最好的出路,同時也是提高在制藥巨頭的地位的最佳方法。

一方面,兩家公司的總部都在英國,尤其是必成和葛蘭素之間是數十年的老對頭,相互都比較了解,另一方面,兩個公司都是由多個小“制藥巨頭”組裝而成的大“制藥巨頭”,公司文化理念有諸多相似之處。產品線方面,葛蘭素主打呼吸系統(tǒng)藥物、消化道藥物、中樞神經系統(tǒng)藥物、抗病毒藥物和抗腫瘤藥物,而史克必成則擅長抗感染藥物、抗炎藥物、抗癌藥物、中樞神經系統(tǒng)藥物、疫苗和OTC,因此兩家公司在產品線上不但可以形成很好的互補,而且在銷售地域上也能做到很好的協(xié)同。

9/uf/zsfz1536936518.5131391.png


因為兩家公司都有合并的傾向,而且雙方都期待合并后可以起到1+1>2的效果,剩下的爭議就是股權分配的問題。經過長達2年的談判拉鋸戰(zhàn),在1999年底,兩家公司幾乎達成了合并的意向。經過對數個有“壟斷”潛力的產品剝離后,2000年,兩家公司完成合并,新公司取名為 GlaxoSmithKline(GSK),即葛蘭素史克。合并之后,兩家公司將有11.3萬名員工,從規(guī)模而言,GSK毫無疑問已是藥界的“巨無霸”。雖說兩家公司是平等合并,但相對薄弱的史克必成原股東對新公司持股41.25%,而葛蘭素威康原股東持股58.75%,葛蘭素威康原董事長Richard Sykes出任新公司董事長,史克必成的Jean-Pierre Garnier出任CEO。


經過合并,新公司的產品線里將擁有20多個創(chuàng)新藥物,集成了兩家公司研發(fā)和銷售的優(yōu)勢資源,舒利迭(氟替卡松+沙美特羅)、利必通(拉莫三嗪)、賽樂特(帕羅西?。卜撬?、安福達(度他雄胺)、樞復寧(昂丹司瓊)和文迪雅(羅格列酮)等潛在重磅藥物很快就斬頭露角,新公司在2000年的銷售總額超過180億英鎊,其中處方藥銷售額154.3億英鎊,相比兩家公司在1999年的銷售總額均有明顯的提高,股票價格得到實質性地提升。與此同時,該公司的銷售額首次超過默沙東,再次成為全球第二大藥企。


再次失意的葛蘭素史克


合并的優(yōu)勢是非常明顯的,銷售額從2000年的181億英鎊增加到2010年的284億英鎊,總資產也從220億英鎊累積到425億英鎊。然而在這長達10年的狂歡之中,GSK再次迷失,2010年之后,銷售額再次下行。與此同時,輝瑞在這十年里收購了法瑪西亞和惠氏,坐穩(wěn)了“老大”的位置,諾華因產品線全面爆發(fā),坐上了第二把交椅,默沙東也因收購先靈葆雅重回前三,而沉浸在狂歡之中的GSK排名在默默的下滑,根據IMS數據,2011年GSK的藥品銷售額為345億美元(含疫苗),在制藥巨頭中名列第七。


2000年以后,GSK手握舒利迭(氟替卡松+沙美特羅)、利必通(拉莫三嗪)、賽樂特(帕羅西?。?、安非他酮、安福達(度他雄胺)、樞復寧(昂丹司瓊)和文迪雅(羅格列酮)等重磅炸彈,本該潛力無窮,但這些產品中,只有舒利迭成為一枝獨秀,而文迪雅和賽樂特兩大超級重磅炸彈只是“曇花一現(xiàn)”。羅格列酮因為心臟安全性風波,一度被FDA限制使用,讓EMA建議停售,盡管后來證明這只是一個“烏龍”,但羅格列酮的大勢已去。賽樂特更是悲催,因為該公司銷售人員在未獲FDA批準的條件下,引誘醫(yī)生向未成年患者使用帕羅西汀,最后美國人找到證據證明未成年暴力犯罪與服用帕羅西汀相關,該公司因此受到高達30億美元的索賠指控。而利必通(拉莫三嗪)、安非他酮、安福達(度他雄胺)、樞復寧(昂丹司瓊)等產品雖然有成為重磅炸彈的潛質,但潛在的市場需求注定他們的年銷售額難以突破20億美元。


c/li/zsfz1536936654.3682580.png


2010年以前,GSK有舒利迭、羅格列酮和帕羅西汀等重磅炸彈作“支撐”,處方藥銷售額一度高達397億美元,但隨著羅格列酮和帕羅西汀的跌落神壇,與舒利迭、拉莫三嗪、昂丹司瓊、度他雄胺等重磅炸彈的專利懸崖,2010年以后,該公司的處方藥銷售額高速下滑,從2010年的295億美元下降至2016年的218億美元。2010年以后,該公司戰(zhàn)略出現(xiàn)了明顯地調整,甩出了抗腫瘤藥部門,與諾華交換了疫苗部門,處方藥以呼吸和抗病毒藥物為核心,推出了以mepolizumab、蕪地溴銨和維蘭特羅為核心的新一代呼吸系統(tǒng)用藥來彌補舒利迭銷售額下降引起的損失,抗病毒藥則與鹽野義合作,以整合酶抑制劑度魯特韋為中心開發(fā)了一系列的HIV雞尾酒,在節(jié)節(jié)敗退的艾滋病治療市場扳回一城。2015年,該公司又買下了百時美施貴寶(BMS)的HIV研發(fā)管線,以確保HIV治療市場的優(yōu)勢地位。疫苗方面,GSK在2017年上市了新一代帶狀皰疹疫苗Shingrix,這是一個年銷售額有望超過20億美元的重磅產品,在Shingrix的助力下,GSK有望登上世界第一大疫苗巨頭的寶座。


隨著新一代產品的不斷走俏,GSK的2017年處方藥銷售額相比2016年已經有了明顯的提振,IMS分析師曾預測GSK在2021年的處方藥銷售額(含疫苗)將相比2016年提高52億英鎊。除此以外,該公司的OTC業(yè)務已經大放光彩,銷售額規(guī)模不但達到100億美元,還有望保持進一步上漲。因此,從銷售額而言,各大數據庫分析師對GSK一致看好,EvaluePharma在World Preview 2018, Outlook to 2024報告中預測GSK在未來的幾年中,銷售額復合增長率可達4%。


研發(fā)與并購


創(chuàng)新乏力促成了兩家公司的合并,但合并之后的GSK并沒有正面去面對這一問題。雖然該公司在2000年以來的累積研發(fā)投入高達1009億美元,但是平均研發(fā)投入所占營收比例僅為14.3%,大幅低于制藥巨頭的平均水平。投入不足,收獲自然也就差強人意,在合并之后的第一個十年里,該公司僅自主研發(fā)出度他雄胺、拉帕替尼、帕唑帕尼和Retapamulin等四個新分子實體,然而這些產品中,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只有度他雄胺。2010年以后,雖然收獲了蕪地溴銨、維蘭特羅和度魯特韋為中心的一系列重磅藥物,但最重磅的度魯特韋最初發(fā)現(xiàn)者并不是GSK。


新分子實體研發(fā)無法獲得突破,就只好“另辟蹊徑”,把主要目標放在改劑型(吸入劑)、OTC和疫苗產品的研發(fā)上。為了迅速增強公司在這些領域的實力,該公司花了大把的錢用于企業(yè)收購和品牌授權。在2000-2017年間,GSK的并購投入約350億英鎊,但這些錢大部分被用在產品授權和風險投資公司中被其它企業(yè)持有股份的收購上,如Shionogi joint venture、ViiV Healthcare joint venture和Consumer Healthcare Joint Venture等。新企業(yè)并購上,GSK一共買下了16家企業(yè),合計支出146億美元,其中大部分被用于OTC和疫苗擴張上,只象征性地收購了Domantis、Human Genome Sciences和CellZome等生物技術公司,來彌補公司在單抗研發(fā)領域的不足。

h/9s/zsfz1536936700.9064485.png

OTC和保健方面,GSK花足了心思,在合并后的第二年收下了美國的Block Drug,該公司為GSK的銷售額貢獻達6億美元,2006年、2007年和2009年分別又收購了CNS Inc、Reliant Pharma和Stiefel Lab,將公司的OTC與保健品的銷售額提高到46億英鎊。2010年以后,GSK再次買下Maxinutrition、NovaMin和諾華對Consumer Healthcare Joint Venture持有的股份,逐漸確立了該公司在OTC領域的霸主地位,2016年銷售額已達100億美元。疫苗方面,GSK不但用腫瘤部門與諾華交換了疫苗部門,還收購了ID Biomedical、Okairos、Corixa和GlycoVaxyn等疫苗研發(fā)企業(yè),將疫苗銷售額提高到60億美元以上,成為全球第二大疫苗巨頭,而且隨著Shingrix走俏,GSK有望進一步超越默沙東成為全球第一大疫苗巨頭。


因為創(chuàng)新乏力,產品線單薄,促成了史克與必成的合并,也促成了葛蘭素威康與史克必成的合并。合并雖然解決了產品線單薄的問題,但沒有解決創(chuàng)新乏力、研發(fā)管線單薄的問題。2010年以后,并購的紅利逐漸耗盡,危機最終再次到來。雖然這幾年GSK的OTC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但利潤低下的OTC已經明顯拖累了公司的盈利能力,自2010年以來,該公司的平均凈利潤水平只有15.6%,幾乎接近仿制藥企業(yè)的水平。因為利潤下降,研發(fā)投入也得跟著縮水,在過去的兩年里,GSK的平均研發(fā)投入只有13.9%。


小結與討論


不論是合并前的葛蘭素威康、史克必成還是合并后的GSK,在過去的這三十年里過得都不是很好。在BMS合并以前,史克必成和葛蘭素都是銷售額僅次于默沙東的制藥巨頭,但因為創(chuàng)新乏力,該公司在制藥巨頭中的地位得不到持續(xù)的保障。1989年,百時美與施貴寶的合并讓兩家公司“第二大制藥巨頭”的地位轉瞬即逝。雖然葛蘭素在1995年收購了威康再次登上世界第二的寶座,但又很快被諾華所超越。2000年,合并后的GSK第三次登上世界第二的寶座,但結局仍然與前兩次一樣。

i/vt/zsfz1536936743.6965434.png


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藥品創(chuàng)新的速度日新月異,缺乏創(chuàng)新也就等于缺少了高速增長的源動力,這讓GSK在維持自己的制藥巨頭地位上顯得步履維艱。2000年以后,隨著新藥研資源的不斷分散,美國制藥巨頭開始廣泛收購小研發(fā)公司來獲得有潛力的在研藥物,但GSK幾乎是無動于衷,不但如此,隨著研發(fā)成本的不斷飆升,很多制藥巨頭都已經把研發(fā)投入比重提高到20%以上,但GSK卻一直維持在90年代的水平。


在筆者看來,300年的漫長發(fā)家史,似乎已讓該公司的思想出現(xiàn)某種程度的固化,固化的思想不但讓GSK在創(chuàng)新的潮流中迷失,也是銷售失策的本源。產品拼不過別人那就拼銷售,這是提升業(yè)績的最直接做法。然而GSK在過去幾年里的過度推廣不但使得重磅藥物帕羅西汀成曇花一現(xiàn),還在美國和中國接連吃上巨額官司,公司的形象受損,中國區(qū)的銷售額在2014-2016年間連續(xù)三年下滑。研發(fā)出現(xiàn)困境,銷售也同樣面臨問題,盡管2017年的銷售額相比去年同期有所提振,但凈利潤只有銷售額的7.2%(2016為3.8%),2018年還要為收購諾華在Consumer Healthcare Joint Venture中持有的股份而支付130億美元,已經欠債170億美元的GSK,未來路在何方?


GSK合并之后并購的企業(yè)或業(yè)務

  • 2001年,收購美國OTC企業(yè) Block Drug,12.4億美元

  • 2009年,收購皮膚治療公司Stiefel Lab,29億美元

  • 2005年,收購疫苗研發(fā)公司ID Biomedical Corporation,17億美元

  • 2005年,收購波蘭藥企Polfa Poznan S.A,2.2億美元

  • 2005 年,收購生物技術公司Corixa Corporation,3億美元

  • 2006年,收購Domantis Limited,獲得域抗體研發(fā)平臺,4.5億美元

  • 2006年,收購OTC企業(yè)CNS, Inc,5.7億美元

  • 2007年,收購新藥研發(fā)公司Sirtris Pharma,7.2億美元

  • 2007年,收購Reliant Pharma,獲得3個心血管藥物,16.5億美元

  • 2010年,收購OTCMaxinutrition 2.6億美元 美國OTC企業(yè)

  • 2010年,收購阿根廷制藥巨頭Laboratorios Phoenix ,2.5億美元

  • 2011年,收購牙科保健公司NovaMin Technology,1.4億美元

  • 2011年,收購生物技術公司CellZome ,1億美元

  • 2012年,收購Human Genome Sciences,獲得6個在研生物藥,36億美元

  • 2012年,收購鹽野義所持有ViiV Healthcare的股份,按度魯特韋銷售額支付傭金

  • 2013年,收購瑞士疫苗研發(fā)公司Okairos,3.3億美元

  • 2013年,收購諾華疫苗部門,52.5億美元,但160億美元賣掉腫瘤業(yè)務

  • 2015年,收購疫苗企業(yè)GlycoVaxyn,1.9億美元

  • 2015年,收購BMS的艾滋病藥物,14.6億美元

  • 2018年,收購諾華所持有Consumer Healthcare的36.5%股份,130億美元



本文來自公眾號“藥事縱橫”,經授權轉載。

參與討論
0 條評論
評論
暫無評論內容
知識分子是由饒毅、魯白、謝宇三位學者創(chuàng)辦的移動新媒體平臺,致力于關注科學、人文、思想。
訂閱Newsletter

我們會定期將電子期刊發(fā)送到您的郵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