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回應:陳天橋與加州理工的1億美元
?陳天橋夫婦,來源:Caltech官網
撰文 | 陳曉雪
責編 | 李曉明
● ● ●
12月6日,中國企業(yè)家、盛大集團創(chuàng)始人陳天橋和雒芊芊捐贈1.15億美元(大約相當于7.91億人民幣)用于支持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腦科學交叉研究的消息傳來,在中國科學界引起震動。
以北京大學教授饒毅為代表的一批科學家認為,陳天橋夫婦選擇在生物學和神經科學研究都歷史悠久的加州理工學院支持腦研究,而不是上升期的中國,是典型的錯誤。
以上??萍即髮W教授胡霽為代表的一批科學家則表示強烈支持陳天橋夫婦的行為。據(jù)《第一財經》報道,胡霽認為富豪關注科研是好事,陳天橋有超越大多數(shù)中國富人的科研視野和追求,是純粹的慈善,值得鼓勵。
更有科學家表示,中國的科研機構應該反思,為什么中國的企業(yè)家會選擇國外的大學或科研機構。
作為這一事件的核心人物,陳天橋夫婦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捐贈行為?陳天橋夫婦計劃投入10億美元支持腦科學研究,除了已經捐贈的1.15億美元,接下來,他們會如何做?是否會支持中國的研究機構?
12月13日,《知識分子》與盛大集團取得了聯(lián)系,公關總監(jiān)鄭思敏女士代表陳天橋與雒芊芊回應了相關問題。
與此同時,加州理工學院也向《知識分子》介紹了他們勸募的做法。
陳天橋為何選擇加州理工學院首捐
?陳天橋夫婦捐贈加州理工學院1.15億美元,支持神經科學的交叉研究
Q:《洛杉磯時報》12月6日的報道說,你是看到加州理工學院神經科學教授Richard Andersen的團隊幫助一位癱瘓病人能夠通過自己的意識控制一個機械手臂的視頻后,決定與Andersen教授會面,并捐款給加州理工學院的。請問這是什么時候的事情?當時你已經在準備支持腦科學研究了嗎?考察的結果如何?據(jù)報道,你曾經就腦科學研究和很多學?;蜓芯繖C構交流過,包括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等,最后為什么會選擇加州理工學院作為第一個捐贈的對象?加州理工學院是什么地方打動了你?
A:那次訪問是在2015年6月,屬于我們花了兩年多籌備和考察的一個例子。在兩年多的時間里,我們會晤了很多該領域的科學家,并和他們所在的大學進行了深入的溝通。不過在此之前我們就已經初步確定了腦科學研究的大方向。
雖然在此之前我們就已經確定了腦科學研究的大方向,但是這些訪談加深了我們的興趣、建立了我們的信心、也幫助我們進一步明確了資助的重點研究領域和資助方式。
接下來的一年多,我們具體化了這些想法,并通過和各個學校的緊密磋商,并最終在日前做出了選擇加州理工作為第一個合作伙伴的決定。當前,我們還在和其他學校就各自的合作方案進行討論磋商,包括國內的研究機構。
加州理工作為全球知名的科學和工程研究機構,在腦科學領域有著強大的研究實力和悠久的歷史,我們對加州理工的研究能力一直是很欽佩。
Q:國內有評論認為,你選擇了歷史悠久的加州理工學院,而不是處于上升期的國內機構進行捐贈,可能看得不夠長遠。對此你作何評價?
A:腦科學是一項投入巨大,而挑戰(zhàn)也是巨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腦科學研究是全人類的研究,需要極其深入的跨國和跨學科的協(xié)作。我們希望通過促進中國科學家和國際研究者的合作,共同在這個人類面臨的重大科學課題上實現(xiàn)突破。
實際上國內的研究機構一直是我們討論的對象之一,我們目前正在積極和進行密切的溝通中。
通過這些協(xié)作,中國的科學家和機構也將獲益于與國際上先進的研究成果和科學家的交流。
Q: 據(jù)微信公號“秦朔朋友圈”發(fā)表的對你的訪談,你計劃捐款10億美元在腦科學研究。為什么會產生支持腦科學研究的想法?選擇支持機構,你會考慮哪些因素?未來你會考慮國內的研究機構嗎?你如何看待國內機構的腦科學研究前景?
A:十七年前我們創(chuàng)立第一個游戲式虛擬社區(qū),五年后就已經有千萬人同時在線,十七年的商業(yè)運營讓我們積累了財富,積累了對世界的認知,也積累了迷思,比如為什么虛擬世界的種種虛擬成就或痛苦會如同真實世界一樣深刻地影響每個參與者,甚至促使其做出種種匪夷所思的決定等等。對于這些迷思,過去這么多年我們試圖從哲學、宗教、科學多個角度來解釋,但思考的結果往往是帶來更多的迷惑。
這些問題既重大、嚴肅又充滿無盡的想象空間。它吸引我們如同回到十七年前創(chuàng)業(yè)之初一樣,從零開始研究各個可投入的社會領域,從零開始構畫各種發(fā)展策略。所幸的是,我們比起十七年前擁有更多智慧而坦誠的朋友和師長。他們鼓勵并支持我們以最大的勇氣和最堅定的信念來繼續(xù)探尋上述我們包括所有人都迷惑的問題。因此我們把這個理想定義為——全力支持人類在對大腦認知領域的無盡探索。
腦科學作為人類現(xiàn)有知識體系里最為復雜而困難的課題之一,既充滿魅力又讓人望而卻步。我們深知支持腦科學研究的決定將帶來兩個必然的挑戰(zhàn):巨大的付出和漫長的等待。對于前者,我們的回答是:全力以赴,對于后者,我們的回答是:永不止步。
腦科學是一項投入巨大,而挑戰(zhàn)也是巨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腦科學研究是全人類的研究,需要極其深入的跨國和跨學科的協(xié)作。
中國的科學研究機構正在成為全球科學研究領域迅速崛起的力量,中國科學家和研究人員的素質也讓世界科學研究界十分矚目。參與和支持中國腦科學研究在國際上取得成就和突破也是一直以來我們在思考和進行深度溝通的領域。
我們已經在與多家中國頂級腦科學研究機構在接觸,我們希望在不遠的將來可以和媒體分享與更多研究機構的合作計劃。
為了促進中國研究人員與國際上的交流,我們還在考慮設立一個資助全球華人、博士后和助理教授的項目,長期支持上百名研究人員,加強華人科學家在這方面的研究。
加州理工學院如何做募捐
?在加州理工學院神經科學教授Richard Andersen團隊的幫助下,一位四肢癱瘓的病人終于獨立依靠自己意識控制的一只機械手臂,喝到了一口冰啤。Credit:Caltech, Keck Medicine of USC, Rancho Los Amigos National Rehabilitation Center
在所有的討論中,有一個問題令人深思。類似陳天橋這樣的慈善家已經存在了捐贈的想法,作為一個潛在的受捐機構,是否也做好了準備?也就是說,面對潛在的捐贈對象,一個機構是如何鼓勵募捐的?以及,科學家應該如何說服捐贈者投資自己的研究領域?
加州理工學院創(chuàng)建于1891年,與中國近代最早的一批現(xiàn)代大學成立時間相似。加州理工學院歷史上產生過35位諾獎得主,是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學。其規(guī)模較小,有大約1000名本科生、1250名研究生,生師比大約為3:1,“與一些更加龐大的機構相比,(加州理工學院)能夠為她的支持者提供一個更加精簡高效的結構。”加州理工學院的發(fā)言人Steve Ritea在給《知識分子》的回復中說。
事實上,作為一所私立大學,加州理工學院一向有著成熟的募捐體系。Ritea介紹說,加州理工學院的發(fā)展與研究所關系部門(Development and Institute Relations)負責與捐贈者和潛在的捐贈者合作,建立一個良好的支持環(huán)境,“使資金資源與學校的愿望相匹配,所有的支持者都能夠充分參與,享有知情權,為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和教育的卓越發(fā)展盡心盡責”。
2015年5月22日,加州理工學院神經科學教授Richard Andersen和同事關于腦機協(xié)作的一篇論文在《科學》(Science)雜志發(fā)表。與此同時,與這一研究相關的一個視頻被上傳至互聯(lián)網——Andersen和同事幫助了一個四肢癱瘓的男子利用自己的想法控制一只機械手臂。
“陳天橋最初是受到Andersen這一工作的鼓舞前往加州理工學院,了解Andersen的研究和整個加州理工學院的?!盧itea在回復中說,“我們就加州理工學院的使命、目標、歷史和獨特的研究方法進行了一系列的交談,(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關系得到加強,于是有了這個捐贈?!?/p>
Ritea介紹,陳天橋的這筆捐贈將使得加州理工學院加強在神經科學這一重要領域的研究,實現(xiàn)真正的跨學科研究?!瓣愄鞓蚺c雒芊芊神經科學研究所將使全校的神經科學家、生物學家、化學家、物理學家、工程師、計算機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共同協(xié)作,理解大腦功能背后的基礎原理?!盧itea說。
科學家如何與外界溝通
?陳天橋-雒芊芊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David J. Anderson。來源:Caltech
加州理工學院Seymour Benzer教授、霍華德·休斯醫(yī)學研究所(HHMI)研究員David J. Anderson,是加州理工學院新成立的陳天橋-雒芊芊神經科學研究所的首任所長。2003年,微軟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保羅·G·阿倫(Paul G. Allen)投入1 億美元作為種子基金,在西雅圖成立了一個獨立的醫(yī)學研究機構艾倫腦科學研究所(the Allan Institute for Brain Sciences),Anderson是當時最大的說客之一,現(xiàn)在也是該研究所的科學顧問團隊成員。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王立銘認為,研究機構要吸引投資,有錢人確實愿意捐贈是前提,大學有吸引捐款的傳統(tǒng)和規(guī)矩是保障,而科學家的研究成就和溝通技巧則是最終的決定因素。
“他(David)的演講能力是我見過最強的,沒有之一?!蓖趿懻f。王立銘是David J. Anderson的博士研究生,2011年畢業(yè)于加州理工學院。
在陳天橋夫婦決定捐贈加州理工學院的過程中,盡管David J. Anderson教授沒有參與,但他還是與《知識分子》分享了他的溝通技巧。
“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嘗試使用外行也能理解的比喻來解釋科學概念。同時,尊重他們的智慧、教育背景和成就。”Anderson在郵件中回復說,“需要讓溝通對象感到沒有什么問題太‘愚蠢’或簡單,同時滿足他們對于自然的好奇心,理解自然的渴望。”
他同時認為,在一對一的交流中,需要有直觀的判斷,能夠感覺到交談的人是如何考慮科學概念的,并善于發(fā)揮他們的智力優(yōu)勢。 “最后,你需要說明你為何因自己的工作而激動。如果你能夠傳達出你對研究的真正熱情與興奮,這種熱情與興奮是能夠感染其他人的。”Anderson說,“換句話說,(交流)需要一些情商(EQ),而不僅僅是智商(IQ)。”
2016年12月6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宣布,慈善家陳天橋和雒芊芊向加州理工學院捐贈1.15億美元,為加州理工學院神經科學的交叉研究提供持續(xù)的支持。
據(jù)介紹,加州理工學院將創(chuàng)建一個以陳天橋和雒芊芊夫婦命名的神經科學研究所,重點探索和理解大腦在各個尺度的結構與功能。捐贈資金將在加州理工學院的領導下,用于資助新的研究方向等活動,或支持有潛力的青年教職工和學者。同時,作為加州理工學院神經科學計劃的一部分,加州理工學院將為陳天橋-雒芊芊神經科學研究所建造一個2億美元的生物科學綜合大樓,并配備全球最先進的研究設施。該大樓也以陳天橋夫婦命名。加州理工學院官網稱,“這一新的計劃旨在加深我們對大腦的理解,這個最強大的生物和化學計算機,在最基本的水平是如何運轉,如何因為疾病或衰老而出現(xiàn)故障的”。
陳天橋-雒芊芊神經科學研究所由五個交叉研究中心組成,包括由陳天橋夫婦資助建立的陳雒腦機界面中心、陳雒社會與決策神經科學中心、陳雒系統(tǒng)神經科學中心、分子與細胞神經科學中心,以及已經存在的加州理工腦成像中心。加州理工學院Seymour Benzer教授、霍華德·休斯醫(yī)學研究所(HHMI)研究員David J. Anderson是陳天橋-雒芊芊神經科學研究所的首任所長,上文提到的Richard Andersen教授擔任陳雒腦機界面中心主任。在陳天橋-雒芊芊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大腦過程的科學家、工程師以及創(chuàng)造新設備與新方法的研究人員將在一起合作,“揭示大腦工作的一般性原理,回答先前無法回答的問題”。
陳天橋是來自中國的億萬富豪。他1973年出生于浙江新昌,是私有投資機構盛大集團(Shanda Group)的創(chuàng)辦人、董事長和首席執(zhí)行官。陳天橋的太太雒芊芊則是盛大集團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副董事長。
盛大集團的前身是位于上海的盛大互動娛樂,一家創(chuàng)立于1999年的網絡游戲公司。2004年,盛大互動娛樂成為第一家在美國成功上市的中國網絡游戲企業(yè),成為當時股票市值最大的中國互聯(lián)網公司。2009年,盛大游戲分拆上市,首次公開發(fā)行募得10.4億美元,成為當時有史以來在美國最大規(guī)模上市的中國企業(yè)。
2012年,盛大在新加坡設立國際總部,并向投資控股集團轉型。2014年,盛大出售其在盛大游戲所持股份。2016年,盛大成為三家紐交所上市公司的最大單一股東,包括資產管理公司美盛集團(Legg Mason),網絡借貸公司Lending Club和美國最大的醫(yī)院運營商之一Community Health Systems。據(jù)2016年的《胡潤百富榜》統(tǒng)計,陳天橋夫婦擁有230億元的財富,在中國富豪中排名第81位。
參考資料:
1.http://www.caltech.edu/news/caltech-and-tianqiao-and-chrissy-chen-institute-launch-major-neuroscience-initiative-53124
2.http://www.yicai.com/news/5180151.html
3.http://www.latimes.com/science/sciencenow/la-sci-sn-robot-arm-imagination-brain-20150521-story.html
4.http://www.latimes.com/local/lanow/la-me-caltech-neuroscience-donation-20161206-story.html
5.http://www.shanda.com/?lang=zh-hans
6.https://www.caltech.edu/news/david-anderson-christof-koch-named-allen-distinguished-investigators-1822